您的位置 首页 时政

过江车辆混行普遍+隔离带不全,株洲“6死7伤事故”背后的交通安全之问

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唐佳燕一场6死7伤的事故,让整个株洲陷入悲痛。据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报,9月23日7时36分,株洲市芦淞区芦淞大桥东桥头发生一起多车相撞交通事故。刘某(男,43岁)驾驶一辆白色小汽车在芦淞大桥由西往东行驶至大桥中部位置处,被王某某(女,54岁)驾驶的出租车追尾,致使刘某车辆失控驶向对向车道与多车相撞,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。

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唐佳燕

一场6死7伤的事故,让整个株洲陷入悲痛。

据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报,9月23日7时36分,株洲市芦淞区芦淞大桥东桥头发生一起多车相撞交通事故。刘某(男,43岁)驾驶一辆白色小汽车在芦淞大桥由西往东行驶至大桥中部位置处,被王某某(女,54岁)驾驶的出租车追尾,致使刘某车辆失控驶向对向车道与多车相撞,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。

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,当时有多辆电动自行车被白色小汽车逆行撞倒,导致人员伤亡。

在拥有8座湘江大桥的株洲,“过桥”成为当地人每天很平常的一件事。然而,因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等原因,这份平常却给不少骑电动自行车过桥的人带来些许“恐惧”,让过桥成为需要小心翼翼或者特别注意的一件事。

24日,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探访了株洲8座横跨湘江的大桥,它们各有特色,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安全上的隐患。有专家表示,目前很多地区的桥梁并未进行物理隔离。因此,在桥梁建成通车后,就更需要有针对性地、更加科学地管理,才能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。

过江车辆混行普遍+隔离带不全,株洲“6死7伤事故”背后的交通安全之问

株洲大桥

过江的日常与待加装的隔离护栏

株洲市全域横跨湘江,从1986年到2023年,该市共建设了8座湘江大桥。

按照建成通车时间的先后顺序,虽然这8座桥有官方名称,株洲当地人却亲切地把这几座桥以“一桥”到“八桥”命名。公开资料显示,8座大桥中,建成最早的是“一桥”株洲大桥,于1988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,全长1192.28米,宽24米;最新落成的是“八桥”清水塘大桥,2023年8月建成通车,全长2850米。最长的是“四桥”天元大桥,全长3538米;最宽的是“六桥”枫溪大桥,于2016年建成,桥面宽32米。

过江车辆混行普遍+隔离带不全,株洲“6死7伤事故”背后的交通安全之问

展开全文

枫溪大桥

9月24日,极目新闻记者驱车探访这几座大桥,发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情况非常普遍。在株洲大桥,桥面中间有隔离护栏,并有蓝色实线和非机动车标志来明显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,且设有人行道;天元大桥桥面为双向六车道,桥中央设有隔离带,但桥面未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,非机动车及两轮摩托车均在最外侧车道行驶。最新建成通车的清水塘大桥是一座双层桥梁,上层为机动车通行,下层为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。

株洲大多数桥梁限速在40-60公里每小时。作为连接城区两岸的主干道,株洲大桥和芦淞大桥车流量较大。8座桥梁中,有6座全程设有隔离带或护栏,9月23日事故发生地芦淞大桥中段无任何隔离设施,枫溪大桥则全线无隔离设施。

过江车辆混行普遍+隔离带不全,株洲“6死7伤事故”背后的交通安全之问

清水塘大桥

在此次“6死7伤”的事故中,芦淞大桥桥面中央硬质隔离护栏缺失,导致肇事车辆冲向对向车道时,缺乏有效的防撞缓冲。有多位株洲市民称,跨江大桥方便了株洲人的出行,但本次事故后,骑电动两轮车过桥多少还是有点“恐惧”,需要特别注意。

此次事故发生后,不少市民提出疑问,建议政府在车流量较大的桥上装好隔离带,并改善非机动车的通行条件。极目新闻记者也从株洲当地交警了解到,针对市民提出的在芦淞大桥中段安装护栏或隔离带的建议,已经上报。

物理隔离不足的桥梁更需后期科学管理

国内某桥梁公司资深设计人员陈金(化名)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,除高速路及快速路外,对于城市内桥梁路面是否需要设置隔离带,目前国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,需根据各地的相关规范或者是甲方的需求来进行设计施工。

“城市桥梁,最常见的隔离带就是绿化。”陈金介绍,不少城市为了城市形象和周边景观的搭配,会有在桥面设置绿化隔离带的需求。在追求美观的同时,也能保证安全,防止车辆违规掉头。

过江车辆混行普遍+隔离带不全,株洲“6死7伤事故”背后的交通安全之问

芦淞大桥引桥上的隔离带

不过,在桥面设置大型隔离带会有一定占地面积,对路面的原始宽度有所影响;另外,随着桥体重量的增加,对拉索或桥墩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要提前设计预留空间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意味着更高的成本。

陈金说,在城市内桥梁一般的设计案例中,为了方便各区域人员更好的流通,除机动车道外,都会设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。“以前因为成本所限,非机动车道较窄,很多桥梁出现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用同一条车道的情况。”

过江车辆混行普遍+隔离带不全,株洲“6死7伤事故”背后的交通安全之问

芦淞大桥车辆混行存安全隐患

陈金介绍,对于桥面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方式,各种方案都有,有物理(通过栏杆或台阶)隔离,也有路面划实线隔离,更好的是双层桥梁隔离。然而,目前很多地区的桥梁并未进行物理隔离。面对这种情况,就更需要后期的科学管理。比如根据桥面的车流量、人流量的变化,地方政府、交警等部门的管理措施进行灵活调整。同时对公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。

(本文图片均为极目新闻记者拍摄)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2024.bbs8.xyz/4177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